顯示具有 愛丁堡藝術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愛丁堡藝術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在某個角落中,遇見卡夫卡-導演創作手記二

在某個角落中,遇見卡夫卡-導演創作手記二

故事原來是這樣的…

一天早晨,葛里戈醒來變成蟲,把父母、妹妹和經理嚇壞了,父親用手杖狠狠驅趕,血流如注的蟲跌落房間深處,門,砰地關上;妹妹是第一個送食物進門的人,受到餵食的蟲爬上天花板呼吸自由空氣,倚望窗外看著灰色天空。為了保衛心愛的美女畫框不被妹妹和母親搬走,蟲摔得遍體鱗傷,更遭父親用蘋果痛擊,飛來了一顆蘋果嵌進了他的背裡;失去經濟依靠的全家人只好努力工作,家裡招租的房客看到他之後打算搬家,家人也想趕他出門。終於,葛里戈帶著滿心的感動和愛想著家人,呼出最後一口氣而死去。他的犧牲帶給家人未來的希望與憧憬。

沒有故事的改編故事…

有關我的改編,一無故事,二無情節,共有六場戲:夢、醒、門、愛、禁、飛。 六場戲與原著若即若離,蟲是表演的中心點,是宇宙黑洞,吸引我們穿越時光隧道,置身卡夫卡的異想迷宮。我選擇獨角戲,因為劇中主角葛里戈.薩姆薩的捷克原文就是「孤獨一人」(I am alone.)的意思。此外,還有父親、兒子、女人(母親、妹妹、情人),卡夫卡和吳興國,連同蟲,加起來六個角色有深沉的糾葛,這些對話,有的是非常卡夫卡,有些是吳興國的狂想。

我特別邀請好朋友耿一偉做為此劇的顧問,他也是台灣著名的卡夫卡專家。看了我消化出來的劇本結構,及加上華語文學界才子張大春填的曲詞,他表示:這是個後戲劇劇場,非常喜歡的、或看不懂得觀眾都會同時存在。

的確,愈接近卡夫卡,愈走入迷霧,《蛻變》不只是《蛻變》,也隱藏了「判決」(The Judgment),「在法的門前」(Before The Law),和卡夫卡的愛情書簡…。我認為卡夫卡是蟲,蟲是卡夫卡,這其中並無差別,「這只不過是卡夫卡從一個夢進入另一個烏有之鄉而已」,是「一個沉睡在黑暗中的人,對眼前世界展開一番描述」,而這個黑暗世界就是卡夫卡所挖掘的「失去人性」、「令人負債累累」的社會。

卡夫卡改造了小說敘事的方式,這一改造卻照亮了、並活化了曾經哺育他的那個傳統。

我情不自禁重新改造了《蛻變》,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傳統與生命記憶,我解構了《蛻變》,重構我心目中的「卡夫卡」,我解構了「京劇」,重構「吳興國」這個演員。



《蛻變》導演創作手記一:故事要從那條蟲說起...
《蛻變》導演創作手記二:沒有故事的改編故事...
《蛻變》導演創作手記三:現在,談一談音樂
《蛻變》導演創作手記四:迷宮---冷酷而無法理解
《蛻變》導演創作手記五:迷宮---科技.京劇.宇宙的舞者


更多《蛻變》演出資訊:12 月《蛻變》-不能錯過的精彩演出訊息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在某個角落中,遇見卡夫卡-導演創作手記一

故事要從那條蟲說起…

三年前,友人送我一盆白色蝴蝶蘭,隨手擱置在書桌上。不想,沒幾日花朵全消失了,我在綠色花梗上找到一隻相當醜陋的蟲,正在爬行。

牠需要花,花是牠的食物。我又買一盆白色蝴蝶蘭,把蟲放在花瓣上,欣賞著看牠緩慢地啃食著花,吸吮紫色花蕊,一起聽華格納音樂,偶而抬起頭與我相望,似乎很滿足,我心裡問:你是葛里戈.薩姆薩嗎?

終於,蟲藏在葉與葉間吐絲作繭,並破繭而出化為美麗的蝴蝶飛走了。「那一刻,我覺得好感動!」

那隻蟲從此住在我身體內,等待蛻變的時機。2011年《李爾在此》在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演出後,隔一年又在羅馬尼亞遇見藝術節總監Jonathan Mills,Mills 挑戰我,問我願不願意在2013年愛丁堡藝術節做《蛻變》世界首演?這是個十分榮耀的任務,但也令人感到十分戰慄。從答應他的那一刻起,我就和卡夫卡活在一起,並經常在半夜中驚醒!



《蛻變》導演創作手記一:故事要從那條蟲說起...
《蛻變》導演創作手記二:沒有故事的改編故事...
《蛻變》導演創作手記三:現在,談一談音樂
《蛻變》導演創作手記四:迷宮---冷酷而無法理解
《蛻變》導演創作手記五:迷宮---科技.京劇.宇宙的舞者


更多《蛻變》演出資訊:12 月《蛻變》-不能錯過的精彩演出訊息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給自己 3 分鐘《蛻變》

「生存」本該是自然而然的事,為何變得如此難以承受?



吳興國所創造出來的必然是歷來愛丁堡藝術節舞台上最驚人的演出之一--愛丁堡聚光燈 Edinburgh Highlight

水墨山水景色的投影,將舞台創造出一個沒有邊界的空間--英國 泰晤士報

『愛』這幕舞台創造出一種超現實的場景--衛報


3 分鐘的《蛻變》,看更多,更精彩!
快來跟我們說說你最喜歡影片中的那些畫面吧!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12 月《蛻變》-不能錯過的精彩演出訊息


「生存」本該是自然而然的事,為何變得如此難以承受?


2013 年 12 月,給自己一個《蛻變》的機會,迎接嶄新的 2014 年。

《蛻變》由跨界藝術大師-吳興國參與編、導、演,演繹存在主義大師卡夫卡.法蘭茲經典大作。
更勇闖英國愛丁堡,成為 2013 年愛丁堡藝術節開幕演出劇目,也是華人世界的榮耀。

2013 年 12 月,一連四日登上國家戲劇院的舞台演出,

演出前 30 分鐘邀請卡夫卡專家-耿一偉親自為您導聆,
演出後,吳興國大師演後簽名會與您心靈相約,

還有特別嘉賓蒞臨,與觀眾一同進入卡夫卡心靈迷宮,
在歲末年終與觀眾重新反思生存的意義與價值,
同時也將重現愛丁堡藝術節感動時刻。



演出日期:
2013/12/19 (四) 19:30 (兩廳院售票系統)
2013/12/20 (五) 19:30 (兩廳院售票系統)
2013/12/21 (六) 19:30 (兩廳院售票系統)
2013/12/22 (日) 14:30 (兩廳院售票系統)


交通資訊:
國家戲劇院-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公車接駁
愛國東路:18、248、644、648
羅斯福路:3、15、18、208、236、236夜、251、252、660
中山南路:3、15、18、208、227、648、中山幹線
信義路:0東、3、20、22、22區、38、204、670、671、信義幹線、信義幹線(副)、信義新幹線
杭州南路:38、237、249、253、297


台北捷運系統
兩廳院位於捷運《中正紀念堂站》,是捷運新店線、中和線和小南門線的交會點,您可以搭乘這三條路線的捷運,在《中正紀念堂》站五號出口下車即可。


開車前往
由中山高速公路下台北交流道,沿重慶北路南行,至愛國西路左轉前行即可抵達,全程約五公里。北二高速公路,下木柵交流道後,直行辛亥路,至羅斯福路右轉,直走至中山南路即可抵達。
搭乘各型車輛的觀眾,可在國家戲劇院愛國東路地面層入口下車,或在國家音樂廳信義路地面層入口下車。
搭乘小型車輛的觀眾,也可以從國家戲劇院愛國東路一樓4號門斜坡車道下車;或由國家音樂廳信義路一樓4號門斜坡車道下車〈限演出前1小時始開放車輛通行〉。
為便利觀眾觀賞節目及附近民眾停車需要,兩廳院在廣場下設有地下停車場。停車場僅供一般汽車停放使用,機車是不能駛入停車場的。


特別備註:
演出備有中英文字幕,全長約 100 分鐘,無中場休息時間。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蛻變》精彩片段



「生存」本該是自然而然的事,為何變得如此難以承受?



吳興國的《蛻變》為觀眾帶入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夢境中,他高超的技巧,結合優美的現場­音樂,創造出一個浩大的場面之感。 -蘇格蘭先鋒報 Herald Scotland

《蛻變》成就卓越,它不僅是一場精彩的獨角戲,而且在表演中融入了多層次的感官經驗。 -愛丁堡聚光燈 Edinburgh Highlight

台灣人對奧森威爾森的答案...無可否認地,演員(吳興國)所展現的是非凡的大師級能­量,他非常的傑出。 -衛報 The Gardian

愛丁堡藝術節自1947年創辦以來,唯一兩度受邀的台灣表演團體 繼《李爾在此》再次轟動世界舞台,藝術節最驚人的一次表現。

吳興國此次參與編、導、演,挑戰現代小說之最的文學作品卡夫卡《蛻變》,繼《李爾在此­》後,再次選擇以獨角戲方式詮釋,全劇以六場戲展開,分別是「夢、醒、門、愛、禁、飛­」。在劇中,吳興國蛻變成蟲子、父子、母女,迷失在卡夫卡糾葛不清的家庭中,從不同的­角度與觀點,重新解構了《蛻變》小說與卡夫卡本人,點明了卡夫卡隱含在小說中,個人內­心的衝突、矛盾、痛苦及掙扎。 吳興國說這個改編作品,一無故事,二無情節,有的非常卡夫卡,更多是吳興國的狂想。

吳興國一人轉換多個角色,用京劇、科技藝術演繹卡夫卡最經典的存在主義作品,以東方寫­意、多層次、想像的象徵形式,傳達現代人在社會中的疏離、無力與衝突之感。

當代傳奇劇場最新劇作《蛻變》,繼2011年《李爾在此》在愛丁堡藝術節演出後,20­13年第二度受到藝術節總監米爾斯(Jonathan Mills)邀請,以「科技與藝術」為主題,在愛丁堡完成世界首演之重要任務。當代傳­奇劇場三年內兩次登上愛丁堡藝術節,堪稱全亞洲藝術團體之首。



台灣演出時間:
2013/11/2、3 高雄大東藝術中心-文化部數位表演藝術節
2013/12/19~22 台北國家戲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