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蛻變》的聲音魔術師‧音樂作曲—王乙聿專訪二

揉捏東西方元素 打破分野界線

《蛻變》整齣作品的元素,跨越東西,應用了傳統的北管還有西方的大提琴,其中北管音樂原是迎神廟會時用的, 一般在正式的劇場演出時並不會用到,在《蛻變》中,現場演奏北管的效果非常強烈且震撼,而在王乙聿的巧手下,北管音樂還變得更「美」了。

王乙聿說:「北管在迎神廟會使用聽起來比較凌亂原因是因為有一大群的嗩吶,人數眾多,所以聽起來比較吵。再者,迎神的北管中沒有低音樂器,我寫得時候用了一個高音嗩吶跟大嗩吶,一個高(音)跟一個低(音),總共兩支嗩吶,聽起來就沒有那麼凌亂跟吵鬧。這樣的聲音,會讓人覺得音樂的主題性就會出來了。其實主要就是『樂器』、『旋律』所營造出來的效果。」

在提到運用西方元素時,王乙聿則很明白的說,是直接借用大提琴這個樂器和她(大提琴)聲音到作品裡,他說:「東方的音樂其實是沒有低音的,大提琴是西方樂器沒錯,但我們是借用他的聲音來創造出我們要的東西(旋律),其實就沒有需要特別去強調哪一段很東方哪一段很西方。」

音樂作曲王乙聿揉捏東西方元素,打破分野界線

「玩」樂器也「玩」特效 創造舞台戲劇效果

在第二場「醒」開場時,先是有特效音樂,漸漸地帶進了笙、打擊等樂器,營造出奇異、古怪、神秘之感。王乙聿在寫這段音樂的時候,總共分了三次去寫。他帶著有些頑皮的口吻提到:「第一次的時候先把效果(音效)的部分全部弄完,然後我再讀一次劇本,然後就加入了一些樂器旋律出來,在第三次弄的時候,我又讀了一次劇本,我就先跑去睡覺了,睡著之前腦袋還在跑這些東西,等到醒來的時候,電腦一開,我就開始錄音,把自己的聲音加進去,就完成了『醒』這段。」

《蛻變》整齣作品中,有北管,這是北方的音樂是很狂放、很強烈的效果,也有二胡與大提琴營造出內心的情感,王乙聿掌握住每種器樂的特質和屬性,就創造出一個有厚度、層次豐富的作品,有著既氣勢磅礡又能細膩婉約的戲劇效果。他說《蛻變》中樂曲的技巧難度不高,最難的則是情緒的傳遞,在第二場「醒」,舞台投影「時鐘扭曲」的段落、還有在第五場「禁」的時候,琵琶和大提琴兩個樂器負擔最重,樂師還必須有即興的能力,配合演員現場演出的節奏加強演出者的肢體表現力道,同時也要注意影像動畫之間的轉換。



創作之時湧出滿滿畫面 完整《蛻變》音樂豐富性

在喧鬧的北管樂中添加低音嗩吶烘托《蛻變》中所要表達的主題,為東方高亢樂曲找到大提琴和鳴,游刃有餘地掌握每一個音樂元素與樂器特色,王乙聿的音樂與影像契合得無可挑剔,也總能夠讓聽眾在腦海裡映出深刻畫面。『充滿畫面』的旋律正是王乙聿音樂創作的特色。

從一張冰山舞台設計圖,到精準地掌握吳興國老師創作《蛻變》的想法、感受與情緒,王乙聿用旋律譜出現代人心裡都曾經出現過的孤獨片刻。就像是《蛻變》開場的動畫,由一滴墨開始展開一絲絲的蔓延,《蛻變》裡的音樂,讓這滴墨從舞台上,蔓延到每個觀眾的耳朵,劇院裡的每一個角落。

《蛻變》精彩片段立即看


更多關於王乙聿

王乙聿,台北縣人。作曲家、指揮及二胡演奏家。

近年來多受臺灣著名國樂團體及演奏家之委託創作,包括國家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高雄市國樂團、中華國樂學會、小巨人絲竹樂團、臺北柳琴室內樂團、臺灣藝術大學國樂系等等。並嘗試與多位演奏家、作曲家及跨領域的藝術家合作不同形式、風格內容之演出與創作,包括了唯異新民樂與許培鴻的《樂活無界》視覺音樂會、導演賴孟傑用影像行銷台北短片作品「美麗的台北」之配樂等。此外,也為教學所需,寫作不同編制的絲竹室內樂曲目,並規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傳統樂器組師生音樂會之展演曲目。

近期參與國家交響樂團(NSO)多場音樂會擔任助理指揮,包括了簡文彬「交錯的浪漫身影」、「很久沒有敬我了你」;呂紹嘉「鼓動、心動」及譚盾「臥虎藏龍」等。

曾任北市國青年國樂團樂團首席、北市國市民二團樂團首席暨助理指揮。現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兼任教師。

王乙聿【出版作品】

《弦二》二胡協奏曲:收錄於2004年金革唱片發行《絲竹傳奇》,並由台北市立國樂團出版總譜。此曲獲文建會2003年「民族音樂創作獎」協奏組第三名

2009年唯異新民樂首張音樂專輯《樂活無界Beyond boundaries》。擔任二胡演奏家。榮獲第21屆金曲獎- 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

王乙聿【作品總表】

Chamber:Formosa Capricci、Dream、Night、風兒、海兒、蝴蝶組曲、管弦擊、六重奏(2007年小巨人絲竹樂團委託創作)、風之谷(2008年小巨人絲竹樂團委託創作)、C’est la vie(2009年施懿珊委託創作)、台北樂響 do si la (2012年小巨人絲竹樂團委託創作)、so la do re (2012年桃園樂友絲竹室內樂團委託創作)

Piano:Variation、Rondo

Invention: Viola & Erhu

Percussion:戀偶症(2005年廖倚苹委託創作)、水棲動物(2006年國家國樂團委託創作)

Concerto:弦二 二胡協奏曲(獲文建會2003年「民族音樂創作獎」協奏組第三名)、第一中胡協奏曲 – 呪(2008年台北市立國樂團委託創作)、柳琴協奏曲 火(2009年 台北柳琴室內樂團委託創作)、第二二胡協奏曲(2009年高雄市立國樂團與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委託創作)、打擊協奏曲 祭(2010年國家國樂團委託創作)、第三二胡協奏曲 – The Blue Planet – Earth(2011年台北市立國樂團委託創作)、笛子協奏曲--Lalualumedni--庫依的愛情(2012年台灣藝術大學國樂系委託創作)、戲柳(2012年陳怡蒨委託作品)、第四雙韶琴協奏曲 –黑洞 (2012年小巨人絲竹樂團委託創作)

民族管絃樂曲:鬼音首部曲(2007年小巨人絲竹樂團委託改創大型民族管絃樂團)、2011 Festival Overtrue (2010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委託創作)、三角湧清水祖師爺- 黑面祖師公(2011台北市立國樂團委託創作)、地球 II (2012年小巨人絲竹樂團委託大型民族管絃樂團)

管絃樂曲(Symphony): 英雄路之戰雲 – 霹靂布袋戲交響曲 (2012年廣藝愛樂基金會委託創作)、第三二胡協奏曲 – The Blue Planet – Earth(2012年廣藝愛樂基金會委託管絃樂版本)

跨界作品 : 節奏(2012年 - 「莎莎tac」Taiwan Art Community委託創作)、劍(2012年 - 「莎莎tac」Taiwan Art Community委託創作)、七人(2012年 - 「莎莎tac」Taiwan Art Community委託創作)



延伸閱讀:《蛻變》的聲音魔術師‧音樂作曲—王乙聿專訪一

>>>更多《蛻變》演出資訊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蛻變》的聲音魔術師‧音樂作曲—王乙聿專訪一

《蛻變》讓聽慣貝多芬莫札特古典音樂的歐洲人 也同樣著迷

《蛻變》讓聽慣貝多芬莫札特古典音樂的歐洲人  也同樣著迷

從英國愛丁堡藝術節載譽歸國的《蛻變》,世界首演完後,英國媒體對於音樂作曲是一致讚揚和肯定,他們認為胡琴與笛悲淒的演奏加上響徹全場的打擊樂器,剛好完美襯托出《蛻變》故事主角葛里戈的心境。更有觀眾在劇終散場時,特地走到樂池向樂師致意,舉出拇指直接稱讚好聽!英國“舞台”(The Stage)評論中也特別提到,作曲家王乙聿的作曲風格兼具傳統和當代,與劇本、影像還有燈光舞台等主創群們,共同完成這齣構思精妙的傑作。

從一張冰山草圖到 110 分鐘《蛻變》

第一次為戲劇創作,王乙聿花了些功夫調適,因為原本作曲家寫出來的樂曲,在舞台上演奏時,主角是樂器跟演奏家,然而,要幫一個戲劇作品寫音樂,則需要一些轉換的過程。王乙聿原本以為只是為《蛻變》寫一些簡單的配樂,但這個作品劇情複雜,吳興國老師(也是當代傳奇劇場的藝術總監)對音樂的期望和要求則完全不是簡單配樂而已,雖然音樂在劇場裡不是主角,但卻是一個必須能引領觀眾進入劇情之中的情緒開關,幫助觀眾了解劇情的發展,這樣的音樂在舞台上必須是充滿靈魂的,作曲家必須做到,當演員還沒進場時,音樂一下,觀眾就能馬上知道接下來的劇情發展是激昂慷慨還是憂傷神祕的,就真的如同電影配樂一般。

這樣的轉換,一開始對王乙聿來說並不容易,他提到:「《蛻變》每一場都有獨立的劇情,需要有很獨立性的音樂,不能只寫幾首曲子,然後從頭到尾都拿來用的。但每個段落雖有獨立的故事,但中間還是有些連結,因此在作曲的時候也要想怎麼連過去。」他繼續說:「在正式開始創作前,和吳興國老師開了三次會,每次大概都有三小時,這三次會議對我來講真的很重要。那時候跟吳興國老師開會,他邊講,然後我邊讀劇本,我就隱約會有畫面出現,三次開會都有,這是讓我真的覺得滿驚訝的事情,以前也從來沒碰過。每次開會的時候會感覺特別投入,尤其吸收劇本內涵也特別的快,吳興國老師一開口,馬上就被他帶走進入故事之中。這也影響後來跟樂師排練時,我也可以很快的將當時吳興國老師的情緒和想法傳達給樂師們,就像當時吳興國老師帶我走,排練時就變成我帶著樂師們走一樣。」

從一張冰山草圖到 110 分鐘《蛻變》

創作初期時,吳興國老師只給王乙聿一張藍色的舞台設計圖,也就是現在觀眾在劇場中可以看到的冰山圖,那一張圖,是他唯一見到的視覺參考圖,一般配樂是先看到影像才創作的,而第一次為劇場寫曲子的王乙聿就要先挑戰只憑了一張設計圖,就「憑空想像」將所有的樂曲做出來,幸好吳興國老師在那三次的會議中,有著非常深入且生動的解說,王乙聿精準的掌握到吳興國老師的情緒、想法和感覺,某個段落大概會有幾分鐘,這段落的音樂大概需要做多久,要在這時間內把情感延續出來,還要放入高潮,時間到之前要收掉,就如同電影配樂一般,像是聲音的魔術師,將觀眾的情緒一波一波的推向高潮。



延伸閱讀:《蛻變》的聲音魔術師‧音樂作曲—王乙聿專訪二(終)

>>>更多《蛻變》演出資訊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三(終)

近年來,越來越多表演藝術的演出,加入了影像科技。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 隨著科技發展,影像科技與表演內容的結合逐漸蔚為風潮,今年的愛丁堡藝術節更將科技結合藝術納為年度主題,當代傳奇劇場所製作《蛻變》,其中包含一流的影像設計,榮幸二度受邀,並且成為在愛丁堡藝術節開幕演出。 能夠完成這樣世界級的演出,在影像製作方面,王奕盛老師從發想、對於卡夫卡的深入了解、與吳興國老師對話一直到製作完成,一路走來費盡苦心,亦有許多新的突破與嘗試。

風格統一是成熟作品的一大關鍵,劇場裡CUE 點配合太重要

面對表演藝術中融入影像設計的元素經常會出現正反兩極的聲浪,王奕盛認為追根究底是影像的品質連最基本的水平都沒有達到,當一個影像設計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支撐時,就可能上網去找各種影像去拼貼。其實影像設計應該要與戲的風格契合,當技能被局限,就會用拼湊的方式來做,如此一來,風格統一就出了極大的問題。以玩具總動員為例,從頭至尾都是同一種風格的呈現,表現任何他所要表現的東西,因為皮克斯的技術強大,足以支撐想像。因此想像力很重要,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他建議影像設計也應該要充分了解劇場工作形態。例如:許多影像設計習慣了 16:9 或 4:3 的尺寸,但是劇場的幕可能是 1:4 的尺寸,這個就是很基本但是需要克服的技術問題。另外,劇場中的 CUE 點配合也非常重要,是影像先收還是燈光先收?亦或是同時收?都應該分秒斟酌。王奕盛分享日前製作舞蹈影像設計的經驗說:『影像收了,燈光多了將近三秒的時間,並且從舞者的身體縮小至臉上收場,差別不過三秒,在在關乎影像設計對於這個畫面能不能了解當下的情緒,應該怎麼去表達?』

王奕盛建議影像設計也應該要充分了解劇場工作形態-《蛻變》

現在的影像設計,如同 10 年前的 TD

不同於舞台與服裝的專職分工,能夠將草圖交給師傅製作,王奕盛觀察到現在台灣劇場多是將影像視為一個“能夠立即解決問題的工具”,提撥的預算也十分有限。在很克難的預算下,要做很高的要求,當沒有辦法找到師傅協助你的時候,只有自己一個人,頂多帶一個助理就要製作一齣戲的影像,即使影像設計技能再強大,也會遇到預算等各種問題阻礙。『我覺得我現在在做影像設計,好像 10 幾年前的音響或 TD(Technical Director)。那時候做劇場,大家認為不需要音響與 TD,可是當時間過去,這些人的努力,讓我們知道進劇場時,他們有多麼重要!』王奕盛說。

此外,大部分人並不了解影像設計的工作形態,3分鐘的影像,不包含剪接過程,光是算圖(Render)就要花上 3 天多。影像越來越重要,但很少人了解這個領域的工作樣貌,也不清楚該怎麼與影像設計合作,影像設計應該預留多少製作時間等。面對這樣的困境剛開始王奕盛十分無奈,一直到今年才開始轉念:『我好像不應該再這樣了!』,王奕盛開始卯足全力,從教育劇場人影像設計的想法出發,先是在台北藝術大學開課,台灣大學、戲曲學院等皆有王奕盛影像設計課程,明年也即將在文化大學教授相關課程。『我一定要讓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而且我在教的時候,一定是要連技術都教,因為技術太重要了!』王奕盛說。

『現在的影像設計,如同 10 年前的 TD』-王奕盛從無奈到投身教育,讓更多人知道影像設計的工作形態。

結語

從英國愛丁堡藝術節、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蛻變》馬上就要到達 2013 年的最終站-國家戲劇院。結合影像科技與劇場,影像設計王奕盛與當代傳奇劇場完成了《蛻變》世界級影像製作與演出,在這場《蛻變》的歷程,你會看見卡夫卡的著作、卡夫卡不同與作品中的樣貌、看見吳興國老師的生命體悟,也許你也能夠從這些美麗的畫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蛻變》。

更多關於王奕盛

《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王奕盛

國立藝術學院劇場設計系第一屆畢業,主修舞台設計,師承王世信。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藝術暨設計學院新媒體藝術碩士。曾任台北當代藝術館視覺設計、華山藝文特區特約美術設計、台北藝術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藝術設計系兼任講師、實踐大學時尚設計系專任講師。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專職劇場影像設計之教學與創作。

設計作品有: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跨年慶典開幕式,雲門舞集《屋漏痕》、《聽河》、《風.影》,優人神鼓《感光優》,果陀劇場《動物園》、《再見女郎》、《我是油彩的化身》、《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傻瓜村》、《梁祝》,創作社劇團《拉提琴》(入圍第11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十大),鄭宗龍作品《在路上》(獲第10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大獎),秀琴歌劇團《安平追想曲》(入圍第10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十大),當代傳奇劇場《康熙大帝與太陽王》、《水滸108—忠義堂》,綠光劇團《單身溫度》,全民大劇團《短波》,臺灣戲劇表演家《天若光》,十鼓擊樂團《橋頭糖廠水劇場》,如果兒童劇團《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銀河魔豆星花園》,台灣豫劇隊《巾幗華麗緣》、《美人尖》,唐美雲歌仔戲團《燕歌行》(入圍第11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十大)、《光目女救母》、《碧桃花開》、《大願千秋》、《六度經—仁者無仇》、《蝴蝶之戀》、《宿怨浮生》,明華園戲劇總團《火鳳凰》、《蓬萊仙島》、《曹國舅》、《超炫白蛇傳》,黃香蓮歌仔戲團《梁祝》、《江南第一才子》,許亞芬歌子戲劇坊《目犍連救母》、《阿闍世王》、《慈悲三昧水懺》、《良臣遇竈神》,流浪舞蹈劇場《一窩蜂》,台北民族舞團《經典綻放》、《百年香讚》,雞屎藤新民族舞團《府城浮世繪—雙月記》,廖末喜舞蹈劇場《靈動運河》,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無間賦格》,國立戲曲學院京劇團《臺灣鬚生專場》,耶魯室內樂團《情繫華格那》,對位室內樂團《我的太陽》、《乞丐王子遇見灰姑娘》、《仲夏樂之夢》,廣藝愛樂《臥虎藏龍》,臺北市立國樂團《2012百年流行音樂祭》,台北愛樂劇工廠《和你在一起》,舞工廠踢踏舞團《異響》,一心戲劇團《狂魂》,春美歌仔戲《少年周瑜》,青年高中舞團《天女神峰》、《千鷺之歌》,大風劇團《美好的人生》,普羅藝術家樂團《2010音樂嘉年華》,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牛背上的小沙彌》,法鼓山感恩音樂晚會等。



延伸閱讀:《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一
延伸閱讀:《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二


>>>更多《蛻變》演出資訊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二

近年來,越來越多表演藝術的演出,加入了影像科技。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 隨著科技發展,影像科技與表演內容的結合逐漸蔚為風潮,今年的愛丁堡藝術節更將科技結合藝術納為年度主題,當代傳奇劇場所製作《蛻變》,其中包含一流的影像設計,榮幸二度受邀,並且成為在愛丁堡藝術節開幕演出。 能夠完成這樣世界級的演出,在影像製作方面,王奕盛老師從發想、對於卡夫卡的深入了解、與吳興國老師對話一直到製作完成,一路走來費盡苦心,亦有許多新的突破與嘗試。

作品受到小說與加拿大動畫影響

王奕盛根據自己在大學第一次閱讀《變形記》時的感覺,將腦海裡的樣子製作出來-《蛻變》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影像作品中,王奕盛根據自己在大學第一次閱讀《變形記》時的感覺,將腦海裡的樣子製作出來,因此王奕盛特別喜歡《蛻變》中房間的影像。另外,曾經看過一部加拿大動畫作品使用較重的油墨與誇張的顏色製作的《變形記》也著實的影響著這次的創作。『他起床的時候,眼睛張開,看見一個長長的影子,像蟑螂一樣。外面妹妹送東西來吃,敲門時媽媽的影子是從門裡面透出來,打開門後媽媽就昏倒了,很有趣!』王奕盛說。

最喜歡《蛻變》裡的“愛”

『我最喜歡“愛”!跟影像最沒有關係的一段!』

《蛻變》六場寫意的夢境中,王奕盛認為,“愛”這個段落充滿許多美麗的畫面。吳興國老師扮演女人,到底是愛女人?還是個性裡有女人的因子?還是卡夫卡根本愛她的妹妹?很模糊而且充滿著想像空間。在整個色調與畫面上搭配崑曲十分迷人。王奕盛特別說到扮演女裝的吳興國老師走上橋的那個段落:『真的很美!』。

劇場中的影像要怎麼欣賞?王奕盛:『開心地看就好!』

當我們訪問王奕盛這個問題時,他引用雲門舞集林懷民老師在一個教育演出的場合,回答提問小學生的話回答我們。當時小學生問林懷民老師看不懂現代舞,應該怎麼欣賞林懷民老師說:『很簡單啊!你上山去吹風,不會問風要告訴你什麼,你會覺得風很舒服,很舒服你就吹啊!冷了就把衣服穿上,就不要吹。看到一朵飄過去,你覺得那雲很漂亮,可是你不會想說雲要告訴你什麼,其實他根本沒有要告訴你什麼,重點是你覺得他美就好了。』

劇場中的影像要怎麼欣賞?王奕盛:『開心地看就好!』-吳興國《蛻變》


延伸閱讀:《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一
延伸閱讀:《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三(終)

>>>更多《蛻變》演出資訊

《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一

近年來,越來越多表演藝術的演出,加入了影像科技。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 隨著科技發展,影像科技與表演內容的結合逐漸蔚為風潮,今年的愛丁堡藝術節更將科技結合藝術納為年度主題,當代傳奇劇場所製作《蛻變》,其中包含一流的影像設計,榮幸二度受邀,並且成為在愛丁堡藝術節開幕演出。 能夠完成這樣世界級的演出,在影像製作方面,王奕盛老師從發想、對於卡夫卡的深入了解、與吳興國老師對話一直到製作完成,一路走來費盡苦心,亦有許多新的突破與嘗試。

從高行健的水墨畫作中找到製作風格

從高行健的水墨畫作中找到製作風格-《蛻變》影像設計

剛開始製作時,吳興國老師提供王奕盛非常多關於卡夫卡的畫作,由於卡夫卡的畫作真的太過於抽象,在舞台上表現的力度有限。最後看到高行健水墨畫作,畫作很抽象,可是其中的想像力還有力道其實都非常好,因此就朝著這個方向去,至於影像中的元素與象徵,其實比較多是從卡夫卡的變形記裡面去找。 起初在臨摹高行健的作品,試了非常多種紙,宣紙、水彩紙...什麼都試,可是其實很難,高行健的作品看似非常非常簡單,但怎麼做就是做不出那種味道,光是素材嘗試,就花了三、四萬塊。有一天,王奕盛翻了高行健一本書,說高行健在法國作畫很多年,決定試試看,於是買了法國的水彩紙,並且嘗試在紙上灑了水之後再畫,發現這種水彩紙的特性真的很棒,不會很快乾,可是一旦墨下去,墨色擴散的過程深色部分會變成一種毛毛的屑屑,這是高行健畫作裡最常出現的一種特色。不像宣紙暈開之後很柔和,沒有殘屑,這款法國的水彩紙有趣的是做畫時會產生像結晶體的東西。這個新發現,讓王奕盛樂在其中。 除此之外,王奕盛還分享另一個製作技法,他將許多紙板裁剪成房子的模型,使用沾濕的海棉拓印在紙上,王奕盛說:『用畫的不可能那麼清楚,而且房子的樣子呈現不應該是暈染的感覺。所以最後使用的方法很簡單,拓印上去!』

小草是重要元素,也是卡夫卡與吳興國之間的連結

小草是重要元素,也是卡夫卡與吳興國之間的連結-《蛻變》影像設計

在影片中, “門”是整個影像設計重要元素,最後則使用小草來象徵堅忍不拔的生命力,這與吳興國老師的生長背景,拼命練功,背負著傳統京劇的包袱等十分相似。王奕盛說:『小草其實你很容易摧毀它,可是摧毀它之後,散掉了又可以在其他地方馬上又生出來。其實這齣《蛻變》不完全是變形記,它完全是吳老師自己個人生長的歷程結合。』這株小草和那隻蟲其實很雷同,看似吳興國老師的另一種化身,又不能完全的說是吳興國老師,界線模棱兩可。小草歷經風吹雨打,枯萎後,陽光一照又重新萌芽。這一段並不是從變形記裡取材,但透過生命堅韌的小草,作為吳興國老師與卡夫卡的連結,精神上兩者是生命共同體,小草象徵他們的努力、挫折感以及他們的堅韌。王奕盛再說道:『那隻蟲既是吳老師,他也是那隻蟲,也是全部的人,全部帶著另外一個面具和帶著另外一個軀殼在努力生活的人。



延伸閱讀:《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二
延伸閱讀:《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三(終)

>>>更多《蛻變》演出資訊

用你的方式《蛻變》得獎名單

「生存」本該是自然而然的事,為何變得如此難以承受?

感謝大家創意參與“用你的方式-《蛻變》”活動,
恭喜下列得獎者(根據Facebook化名):

“2014蛻變獎”
獲得2014《蛻變》筆記書

Eileen X**o
Mandy H***g 
張O鈴
梁O嵐
朱O宇

“大師蛻變獎”
獲得吳興國老師親筆簽名海報

Gina Y*-***g H**
  Jessie C*** 
  Donna T**i 
  Youkang L** 
  曹O韶

“好書蛻變獎”
獲得張大春老師新作《大唐李白:少年遊》親筆簽名書

Peichuan W**g
  李O宏
  那OO軍
  杜O甫
  蕭O伶


 

【特別提醒】
相關聯繫事宜將會透過 Facebook 聯繫, 請得獎者留意 Facebook 收件匣,
並請在 2014/01/31 之前回覆完整寄送訊息, 逾期者視同放棄得獎資格。


>>>更多活動資訊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蛻變》六場東方寫意夢境六--飛


一聲鐘響,一隻鳥,飛過天際,鳥找到無涯淨土,自在地飛舞,徜徉在天地之間,最後,羽化升天。


《蛻變》演出日期:
2013/12/19 (四) 19:30 (座談會大來賓:文學才子-張大春)
2013/12/20 (五) 19:30 (座談會大來賓:兩性作家-張小虹)
2013/12/21 (六) 19:30 (座談會大來賓:哲學教授-孔令信)
2013/12/22 (日) 14:30 (座談會大來賓:藝術詩人-楊照)


收藏 DM 專線:02-2392-3868

《蛻變》六場東方寫意夢境五--禁


角色:卡夫卡 蟲 吳興國

受傷的葛里戈,絕望地想從芸芸眾生中消失。
卡夫卡出現了,吳興國跳出來了,一起激勵葛里戈為自己而活,繼續生存。



《蛻變》演出日期:
2013/12/19 (四) 19:30 (座談會大來賓:文學才子-張大春)
2013/12/20 (五) 19:30 (座談會大來賓:兩性作家-張小虹)
2013/12/21 (六) 19:30 (座談會大來賓:哲學教授-孔令信)
2013/12/22 (日) 14:30 (座談會大來賓:藝術詩人-楊照)


收藏 DM 專線:02-2392-3868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講座]-傳奇的《蛻變》征服世界舞台的台灣創新演出


跨文化、跨界尚未退燒,
混搭、無界限時代來臨,
在當代傳奇劇場新作《蛻變》中,
北管、崑曲、京劇、現代舞、數位影像,
挑戰表演舞台的極限,
同時開啟戲劇、電影與科技的尖端對話。

主講人 / 吳興國 × 與談者 / 何平

日期:2013 年 12 月 06 日 (星期五)
時間:10:00 AM-12:00 PM
地點: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 戲劇學系 | 實驗劇場
詳細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1段59號
詳細交通方式

報名方式:
1.下載報名表
2.填妥資料
3.Email至 cola0224@ntua.edu.tw ,或傳真至 02-8965-8804

活動聯繫:
聯繫人:張勝傑
電子郵箱:cola0224@ntua.edu.tw
聯繫電話:(02)2272-2181 #2595

為青年《蛻變》的 5 個驛站

「生存」本該是自然而然的事,為何變得如此難以承受?



《蛻變》是卡夫卡的經典作品,寫出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年輕人,一天醒來變成蟲的故事;
這也是當代傳奇劇場二度勇闖愛丁堡藝術節的年度鉅作,道出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困境。
吳興國曾說:『這個世代的年輕人,生下來就負了債,我們活得越長,這份債就越沉重。』
在一個太平盛世,人卻更不快樂;在一個沒有戰爭的年代,卻有這麼多人選擇自我了斷。
《蛻變》是吳興國送給年輕人的一份禮物,面對更加艱難的時局現況,
希望能替年輕人找到面對壓力,改變自己的勇氣。

除了吳興國精采的演出,《蛻變》還有一連串導聆與特別企劃,
與大家在歲末年終,一起《蛻變》!


1. 編號 251,11 月表演藝術雜誌特別企劃

11 月表演藝術雜誌《蛻變》

11 月號 251 期的 PAR 表演藝術雜誌,吳興國暢談《蛻變》,
圖文記錄吳興國所創造出來的卡夫卡心靈迷宮,
讓觀眾們到劇場後,能夠按圖索驥,觸動自己《蛻變》瞬間。


2.導演手記獨家曝光

《蛻變》官方部落格獨家推出吳興國導演手記
揭露與大蟲相處這些日子的點點滴滴。
更有不定期回應觀戲心得,與各方各界的聲音一起《蛻變》。


3.卡夫卡專家演前導聆,大來賓演後簽名座談

《蛻變》台北場來賓預告

《蛻變》台北場次,演出前有卡夫卡專家-耿一偉老師親自現場導聆, 演出結束後還有吳興國老師與各界專家出席簽名座談會,讓觀眾滿載而歸。
《蛻變》台北場來賓預告:
12/19(四) 文學才子 張大春 21:30-22:00
12/20(五) 兩性作家 張小虹 21:30-22:00
12/21(六) 哲學教授 孔令信 21:30-22:00
12/22(日) 藝術詩人 楊    照 16:30-17:00


4.免費講座,與大師近距離接觸

當代傳奇劇場承蒙各界英雄好漢大力協助,舉辦免費的講座,
每一場講座都是與大師近距離接觸好機會哦!
立即鎖定 11月與12月行程(最新內容持續更新中...)


5.即時訊息專頁

當代傳奇劇場粉絲專頁最新消息即更新,
我們歡迎觀眾們分享自己的看戲心得,持續討論《蛻變》喔!


《蛻變》是一個荒謬故事,卻和我們都大有關係!
所謂經典,彷彿今月曾經照古人,
能跨越時代找到知音,不畏世世代代的更迭依然找到共鳴,
其實你不必文青,我們相信當您看了《蛻變》演出,
您也能像愛丁堡藝術節與高雄大東的觀眾一樣,受到感動。



更多《蛻變》演出資訊:12 月《蛻變》-不能錯過的精彩演出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