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一

近年來,越來越多表演藝術的演出,加入了影像科技。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 隨著科技發展,影像科技與表演內容的結合逐漸蔚為風潮,今年的愛丁堡藝術節更將科技結合藝術納為年度主題,當代傳奇劇場所製作《蛻變》,其中包含一流的影像設計,榮幸二度受邀,並且成為在愛丁堡藝術節開幕演出。 能夠完成這樣世界級的演出,在影像製作方面,王奕盛老師從發想、對於卡夫卡的深入了解、與吳興國老師對話一直到製作完成,一路走來費盡苦心,亦有許多新的突破與嘗試。

從高行健的水墨畫作中找到製作風格

從高行健的水墨畫作中找到製作風格-《蛻變》影像設計

剛開始製作時,吳興國老師提供王奕盛非常多關於卡夫卡的畫作,由於卡夫卡的畫作真的太過於抽象,在舞台上表現的力度有限。最後看到高行健水墨畫作,畫作很抽象,可是其中的想像力還有力道其實都非常好,因此就朝著這個方向去,至於影像中的元素與象徵,其實比較多是從卡夫卡的變形記裡面去找。 起初在臨摹高行健的作品,試了非常多種紙,宣紙、水彩紙...什麼都試,可是其實很難,高行健的作品看似非常非常簡單,但怎麼做就是做不出那種味道,光是素材嘗試,就花了三、四萬塊。有一天,王奕盛翻了高行健一本書,說高行健在法國作畫很多年,決定試試看,於是買了法國的水彩紙,並且嘗試在紙上灑了水之後再畫,發現這種水彩紙的特性真的很棒,不會很快乾,可是一旦墨下去,墨色擴散的過程深色部分會變成一種毛毛的屑屑,這是高行健畫作裡最常出現的一種特色。不像宣紙暈開之後很柔和,沒有殘屑,這款法國的水彩紙有趣的是做畫時會產生像結晶體的東西。這個新發現,讓王奕盛樂在其中。 除此之外,王奕盛還分享另一個製作技法,他將許多紙板裁剪成房子的模型,使用沾濕的海棉拓印在紙上,王奕盛說:『用畫的不可能那麼清楚,而且房子的樣子呈現不應該是暈染的感覺。所以最後使用的方法很簡單,拓印上去!』

小草是重要元素,也是卡夫卡與吳興國之間的連結

小草是重要元素,也是卡夫卡與吳興國之間的連結-《蛻變》影像設計

在影片中, “門”是整個影像設計重要元素,最後則使用小草來象徵堅忍不拔的生命力,這與吳興國老師的生長背景,拼命練功,背負著傳統京劇的包袱等十分相似。王奕盛說:『小草其實你很容易摧毀它,可是摧毀它之後,散掉了又可以在其他地方馬上又生出來。其實這齣《蛻變》不完全是變形記,它完全是吳老師自己個人生長的歷程結合。』這株小草和那隻蟲其實很雷同,看似吳興國老師的另一種化身,又不能完全的說是吳興國老師,界線模棱兩可。小草歷經風吹雨打,枯萎後,陽光一照又重新萌芽。這一段並不是從變形記裡取材,但透過生命堅韌的小草,作為吳興國老師與卡夫卡的連結,精神上兩者是生命共同體,小草象徵他們的努力、挫折感以及他們的堅韌。王奕盛再說道:『那隻蟲既是吳老師,他也是那隻蟲,也是全部的人,全部帶著另外一個面具和帶著另外一個軀殼在努力生活的人。



延伸閱讀:《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二
延伸閱讀:《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三(終)

>>>更多《蛻變》演出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