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三(終)

近年來,越來越多表演藝術的演出,加入了影像科技。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 隨著科技發展,影像科技與表演內容的結合逐漸蔚為風潮,今年的愛丁堡藝術節更將科技結合藝術納為年度主題,當代傳奇劇場所製作《蛻變》,其中包含一流的影像設計,榮幸二度受邀,並且成為在愛丁堡藝術節開幕演出。 能夠完成這樣世界級的演出,在影像製作方面,王奕盛老師從發想、對於卡夫卡的深入了解、與吳興國老師對話一直到製作完成,一路走來費盡苦心,亦有許多新的突破與嘗試。

風格統一是成熟作品的一大關鍵,劇場裡CUE 點配合太重要

面對表演藝術中融入影像設計的元素經常會出現正反兩極的聲浪,王奕盛認為追根究底是影像的品質連最基本的水平都沒有達到,當一個影像設計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支撐時,就可能上網去找各種影像去拼貼。其實影像設計應該要與戲的風格契合,當技能被局限,就會用拼湊的方式來做,如此一來,風格統一就出了極大的問題。以玩具總動員為例,從頭至尾都是同一種風格的呈現,表現任何他所要表現的東西,因為皮克斯的技術強大,足以支撐想像。因此想像力很重要,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他建議影像設計也應該要充分了解劇場工作形態。例如:許多影像設計習慣了 16:9 或 4:3 的尺寸,但是劇場的幕可能是 1:4 的尺寸,這個就是很基本但是需要克服的技術問題。另外,劇場中的 CUE 點配合也非常重要,是影像先收還是燈光先收?亦或是同時收?都應該分秒斟酌。王奕盛分享日前製作舞蹈影像設計的經驗說:『影像收了,燈光多了將近三秒的時間,並且從舞者的身體縮小至臉上收場,差別不過三秒,在在關乎影像設計對於這個畫面能不能了解當下的情緒,應該怎麼去表達?』

王奕盛建議影像設計也應該要充分了解劇場工作形態-《蛻變》

現在的影像設計,如同 10 年前的 TD

不同於舞台與服裝的專職分工,能夠將草圖交給師傅製作,王奕盛觀察到現在台灣劇場多是將影像視為一個“能夠立即解決問題的工具”,提撥的預算也十分有限。在很克難的預算下,要做很高的要求,當沒有辦法找到師傅協助你的時候,只有自己一個人,頂多帶一個助理就要製作一齣戲的影像,即使影像設計技能再強大,也會遇到預算等各種問題阻礙。『我覺得我現在在做影像設計,好像 10 幾年前的音響或 TD(Technical Director)。那時候做劇場,大家認為不需要音響與 TD,可是當時間過去,這些人的努力,讓我們知道進劇場時,他們有多麼重要!』王奕盛說。

此外,大部分人並不了解影像設計的工作形態,3分鐘的影像,不包含剪接過程,光是算圖(Render)就要花上 3 天多。影像越來越重要,但很少人了解這個領域的工作樣貌,也不清楚該怎麼與影像設計合作,影像設計應該預留多少製作時間等。面對這樣的困境剛開始王奕盛十分無奈,一直到今年才開始轉念:『我好像不應該再這樣了!』,王奕盛開始卯足全力,從教育劇場人影像設計的想法出發,先是在台北藝術大學開課,台灣大學、戲曲學院等皆有王奕盛影像設計課程,明年也即將在文化大學教授相關課程。『我一定要讓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而且我在教的時候,一定是要連技術都教,因為技術太重要了!』王奕盛說。

『現在的影像設計,如同 10 年前的 TD』-王奕盛從無奈到投身教育,讓更多人知道影像設計的工作形態。

結語

從英國愛丁堡藝術節、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蛻變》馬上就要到達 2013 年的最終站-國家戲劇院。結合影像科技與劇場,影像設計王奕盛與當代傳奇劇場完成了《蛻變》世界級影像製作與演出,在這場《蛻變》的歷程,你會看見卡夫卡的著作、卡夫卡不同與作品中的樣貌、看見吳興國老師的生命體悟,也許你也能夠從這些美麗的畫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蛻變》。

更多關於王奕盛

《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王奕盛

國立藝術學院劇場設計系第一屆畢業,主修舞台設計,師承王世信。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藝術暨設計學院新媒體藝術碩士。曾任台北當代藝術館視覺設計、華山藝文特區特約美術設計、台北藝術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藝術設計系兼任講師、實踐大學時尚設計系專任講師。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專職劇場影像設計之教學與創作。

設計作品有: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跨年慶典開幕式,雲門舞集《屋漏痕》、《聽河》、《風.影》,優人神鼓《感光優》,果陀劇場《動物園》、《再見女郎》、《我是油彩的化身》、《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傻瓜村》、《梁祝》,創作社劇團《拉提琴》(入圍第11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十大),鄭宗龍作品《在路上》(獲第10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大獎),秀琴歌劇團《安平追想曲》(入圍第10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十大),當代傳奇劇場《康熙大帝與太陽王》、《水滸108—忠義堂》,綠光劇團《單身溫度》,全民大劇團《短波》,臺灣戲劇表演家《天若光》,十鼓擊樂團《橋頭糖廠水劇場》,如果兒童劇團《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銀河魔豆星花園》,台灣豫劇隊《巾幗華麗緣》、《美人尖》,唐美雲歌仔戲團《燕歌行》(入圍第11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十大)、《光目女救母》、《碧桃花開》、《大願千秋》、《六度經—仁者無仇》、《蝴蝶之戀》、《宿怨浮生》,明華園戲劇總團《火鳳凰》、《蓬萊仙島》、《曹國舅》、《超炫白蛇傳》,黃香蓮歌仔戲團《梁祝》、《江南第一才子》,許亞芬歌子戲劇坊《目犍連救母》、《阿闍世王》、《慈悲三昧水懺》、《良臣遇竈神》,流浪舞蹈劇場《一窩蜂》,台北民族舞團《經典綻放》、《百年香讚》,雞屎藤新民族舞團《府城浮世繪—雙月記》,廖末喜舞蹈劇場《靈動運河》,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無間賦格》,國立戲曲學院京劇團《臺灣鬚生專場》,耶魯室內樂團《情繫華格那》,對位室內樂團《我的太陽》、《乞丐王子遇見灰姑娘》、《仲夏樂之夢》,廣藝愛樂《臥虎藏龍》,臺北市立國樂團《2012百年流行音樂祭》,台北愛樂劇工廠《和你在一起》,舞工廠踢踏舞團《異響》,一心戲劇團《狂魂》,春美歌仔戲《少年周瑜》,青年高中舞團《天女神峰》、《千鷺之歌》,大風劇團《美好的人生》,普羅藝術家樂團《2010音樂嘉年華》,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牛背上的小沙彌》,法鼓山感恩音樂晚會等。



延伸閱讀:《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一
延伸閱讀:《蛻變》的光與影-影像設計王奕盛專訪二


>>>更多《蛻變》演出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